书记思政课|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

¥

Body

       9月26日下午,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党委郑哲书记在珠海校区教学楼C201教室讲授本学期“思政第一课”,沈锐副书记、辅导员王颜玉与全体2023级、2024级同学到场聆听学习。

       本次课程以“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”为核心主题,郑哲书记围绕“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”“以史为鉴,珍爱和平”“传承精神,担当使命”三大板块展开讲授。结合“九三阅兵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,郑哲书记既带领同学们梳理抗日战争历程、感悟英雄精神,也深入解读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与当代和平发展立场,更对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提出期望。

Image removed.

       课程以“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”开篇,郑哲书记以时间为轴,细致梳理了抗日战争的关键历程。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到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最终确立,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14年抗战的艰辛与悲壮。通过杨靖宇、赵一曼、谢晋元等英雄人物的事迹,同学们直观感受到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民族气节,以及国家对革命先辈始终不变的铭记与关怀。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,书记也着重强调,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,是引领抗战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。

       在历史与现实的衔接中,课程自然过渡到“以史为鉴,珍爱和平”的深刻阐释。郑哲书记指出,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长期牵制并消耗日本陆军主力,为盟军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同时,结合当前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书记进一步解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,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作用,让同学们对“铭记历史、开创未来”有了更真切的体会。

       最后,课程聚焦“传承精神,担当使命”。郑哲书记强调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,这一精神财富需要新时代青年传承与践行。他特别以中山大学校友谢晋元、曾生为例,讲述他们在抗战时期挺身而出、为国奉献的故事,鼓励同学们以校友为榜样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。同时基于文科研究对凝聚民族共识、维护国家统一的深远意义,郑哲书记也寄语同学们摒弃功利倾向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。

       此次书记思政课,既是一次历史与精神的深刻传承,更是一场青春与使命的深度对话。历史的回响仍在耳畔,时代的考卷已交到青年手中。愿同学们以史为鉴、以志为帆,将爱国情怀融入血脉,把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发展的经纬,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,书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。